2021/12/01
被動式電刺激(EMS)可以增肌嗎?
附上原文的 PubMed連結,為了節省讀者寶貴的時間,我就直接跳過細胞研究以及動物研究,直接來看人體試驗的結果吧。肌肉電刺激(Electromyostimulation,以下簡稱EMS),目前的研究大多使用在因為肌少症而難以規律運動的族群。已有若干篇研究顯示,EMS可以在不改變腹部脂肪及全身脂肪的情況下,增加肌肉量,藉此改善步態以及生活品質。
舉例來說,有一篇針對75-96歲老人的研究,進行四個月的電刺激,讓大腿前側的股直肌(Rectus femoris)截面積增加30%。在另一篇針對靜態生活(aka 缺乏運動)的70歲老人的研究,一組進行電刺激,另一組則進行腿推(Leg press)訓練,九週之後,進行電刺激組的老人在運動表現上有明顯進步,而且在部分項目還勝過腿推組。
那如果在原本就規律運動的族群身上有幫助嗎?1998年的一篇針對膝伸屈(Knee extension)表現的研究顯示,運動加上EMS的進步效果勝過單獨運動、或單獨使用EMS。2010年有一篇類似的研究也做出相似的結果。
然而,EMS是否能幫助增肌這個結論仍有爭議,因為2005年一個針對91位心衰竭病患進行的研究中,在訓練之外加上EMS對於病患的運動表現以及生活品質都沒有額外幫助。在安全性方面,EMS有讓肌酸激酶(Creatine kinase,CK)大幅上升117倍的現象,不過目前在研究中沒有發現橫紋肌解相關併發症的案例,這點也許值得後續觀察。
所以這篇文獻的作者總結如下:
1、根據目前的證據,EMS看起來可以增加下肢肌肉量以及運動表現。將EMS運用在因為肌少症或其他疾病導致難以運動的病患來說,應該是有價值的。
2、將EMS外加在常規的運動之上是否有額外幫助?這點目前仍有爭議。
3、EMS並不能取代運動,因為運動的好處除了增加肌肉量之外,也對內皮細胞(血管)、心肌細胞、以及認知能力有幫助。
蔡醫師看完上述相關研究的感想:如果我家裡有70-96歲不良於行的老人,也許可以考慮讓他們接受EMS治療看看。但是對於我這樣會走會跳的正常人,可說是一點吸引力也沒有。我會把時間跟金錢拿去花在健身房,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我都有獲得不錯的效益。
假設EMS用在正常人真的能加強運動表現呢?站在商業利益的角度(對了,我不是說醫美診所的商業利益,我是說世界頂尖球團的利益),如果能讓球員增加即使只有1%的進步,就有可能從亞軍變成冠軍,那麼花幾千萬買一台機器算什麼?這投資真是划算到飛天了!
雖然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我不知道,但是在將近2022年的今天,我相信這個效益還是不明確的,所以這台機器始終出現在醫美診所裡,而不是世界頂尖球團的配備裡。蔡醫師勉勵大家,為了自己的健康(以及老了之後不要坐輪椅),還是認真的動起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