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11/26

減肥需要計算熱量嗎?(下) 專業人士及素人的觀點





來自健身專家的觀點


蔡醫師在上一篇文章中講到:減肥不一定要計算熱量,但計算熱量確實是有用的方式。我同時也在文章中提醒大家,不要掉入 熱量計算的三大陷阱。關於「計算熱量有沒有用」這個問題,我們也不能只聽信「減重專家」(我在講我自己)的說法,應該要同時聽聽看「健身專家」的意見;專業的健身教練、健美選手,覺得熱量計算有沒有用呢?

《美國第一健身強人 科學化鍛鍊全書》(Bigger, Leaner, Stronger)第二章第7節〈減脂十大迷思〉,第1條:計算卡路里是錯誤的做法?作者麥可馬修斯(Michael Matthews)說:『傻人說傻話,這樣講的人無異是信口開河、胡說八道』。作者並在第四章第17節指導讀者計算卡路里和主要營養素的簡易方法。

另一本由艾瑞克‧赫爾姆斯(Eric Helms)博士所著的《肌肉與力量金字塔》第二層第75頁:〈巨量營養素與纖維質〉。裡面的章節包括如何計算巨量營養建議攝取量、設立減脂期/增肌期的巨量營養攝取目標、以及計算營養素的案例解析等等。

此外,《增肌×減脂·科學化飲食全書》(The Renaissance Diet 2.0)的作者麥克.伊斯拉特(Michael Israetel),也設計了一套「飲食優先順序金字塔」,金字塔告訴你:最底層叫做熱量平衡,它的重要性至少占整體效果的50%;而巨量營養素:碳水、蛋白質、油脂三者的分量及比例,重要性大概是30%。所以顧好這兩層,你的增肌/減脂之路就已經搞定高達80%了。

最後要提到蔡明劼醫師(不好意思我在幫自己打書)所著的《搞懂內分泌,練成你的易瘦體質》第二章第68頁:〈我能吃多少?科學化的公式算給你看〉,以及第104頁起怎樣利用免費手機App進行熱量計算的教學。我應該是目前台灣市場上少數把熱量計算交代清楚的作者了,也很感謝讀者的支持,這本書的銷售成績非常不錯,也已經幫助許多讀者瘦身成功。


來自素人的經驗分享


蔡醫師在臉書發文討論熱量計算的時候,有多位粉絲的留言相當精彩,他們都不是專業人士,所以更能從不同於蔡醫師的角度來看待熱量計算。我在此擷取幾段留言,供還在猶豫要不要計算熱量的朋友參考。


網友「斐絮」:
『我覺得計算熱量非常有趣,可以同時規劃想吃的東西,執行的時候就會覺得很美好,其實只要一段時間上手後,不用計算也不會有太大誤差,因為身材會自動提醒你有沒有偏離正軌❤️』


網友「顏宏斌」:
『計算熱量這個習慣,對減肥的軟爛泡芙來說最大的好處:1. 「意識」到哪些食物很「母湯」。2. 對於每一餐食物的組成更在意。3. 會避開不必要的甜食飲料。4. 會知道自己為何而胖。5. 驗證目前的減肥法成效。』





網友「Fiona Thou」
『我以前就是沒有計算熱量,都抓大約值,減脂效率不好,現在乖乖紀錄就差很多』


網友「Jo Zhan」
『能夠量化熱量是最單純最方便的事情,但是也是一面照妖鏡,吃得對不對一看就知道。
從一開始覺得很麻煩,甚至花很多時間在想辦法紀錄,到現在可以反過來超前先記錄,預先知道自己的一天吃的狀況。』


網友「Weiru Chen」
『計算熱量跟營養素不是讓我們恐懼食物,而是讓我們知道吃進去的食物到底是不是身體所需要的。』

(註:關於網友 Weiru Chen 減重90公斤的故事,曾經被網路媒體專文報導。新聞連結


我這輩子都要計算熱量嗎?


蔡醫師瘦身班的學員時常在課程的後期問到:「我透過熱量計算減重成功了,但我以後也要計算熱量過一輩子嗎?」當然不是,蔡醫師自己也不會每天忙著計算熱量。在蔡醫師瘦身班的課程中,熱量計算只是一個工具、飲食紀錄只是一個過程。

透過飲食紀錄和熱量計算,我們可以清楚認識自己吃下肚的食物,比如哪些富含蛋白質、哪些只有糖分跟油脂?什麼對減脂有利、什麼不利?「原來這些食物是地雷!我傻傻吃了好幾年都不知道!」等等,諸如此類的自我覺察。

幾個月下來,你對於食物的掌握度愈來愈高,漸漸就能在不用計算熱量的情況下維持健康體重了。當然,你如果有下一波的減脂計畫,蔡醫師依然會推薦你運用熱量計算,因為對於已經熟悉工具的你來說,熱量計算不但一點都不麻煩,它反而是幫助你減脂成功的捷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