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07/21
2022台灣高血脂初級預防治療指引
一般讓我們害怕的膽固醇是指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」(LDL-C),它是造成血管粥狀動脈硬化的主因,進而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。
那麼,LDL-C要控制在多少才行呢?這個答案是因人而異的,必須根據各人的風險高低來判斷。風險因子就是表中列出的這幾項:
‧高血壓
‧年齡 (男性≧45歲 或 女性≧55歲)
‧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 (男性<55歲 或 女性<65歲)
‧男性HDL-C<40 或 女性HDL-C<50
‧吸菸
‧代謝症候群*
(*代謝症候群包括肥胖、血壓、血糖、HDL-C、三酸甘油酯這幾項指標,診斷方式如圖)
知道自己有幾項風險因子之後,就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:
🎯風險因子有2個以上,建議控制LDL-C<115 mg/dL
🎯假如風險因子有1個,建議控制LDL-C<130 mg/dL
🎯假如風險因子有0個,建議控制LDL-C<160 mg/dL
這份指引當然是給醫療人員參照用的,不過一般人拿自己的抽血報告來對照看看,大概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屬於需要治療的族群。(當然坊間有一些宣稱LDL-C無害的奇妙論點,我們今天暫且不談)
在開始吃藥之前,也不要忽略「先進行3個月的非藥物治療」這一行小字。我們當醫生的人都很希望病人健健康康,通常是因為病人不願意改變生活型態,膽固醇降不下來我們才會開藥。
延伸的話題是:為什麼台灣要用「幾項風險因子」這個方式,而不像美國心臟醫學會那樣使用「十年心血管疾病風險」來決定治療目標,這就不是我的專長了,歡迎心臟科的專家們來補充。
Ref.